5月10日凌晨,成都网约车司机李冰(化名)在载客途中,与乘客发生冲突,随即按下了车内安设的应急报警按钮,报警信号持续呼叫了近24小时,都无任何回应。成都市规定网约车须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车辆卫星定位装置、应急报警装置。设备相继到位,但报警后,谁来处理报警信息却没有一个明确的分工和流程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,应急报警装置启动后无人回应并非个案,而涉及该报警装置的多家公司均表示与自身无关。(5月23日红星新闻)
对于网约车司机来讲,“一键报警”是应急措施,在发生危险状况时,就是救命工具了。可是,在此案例里,网约车司机原本指望“一键报警”装置能在关键时刻帮助自己,但谁料在按下报警之后,却根本没有反应,不免令人费解。而从记者的调查可知,因各个应急环节没有打通,报警信息未能得到警方响应,导致部分网约车“一键报警”装置沦为摆设,未能发挥出应有的报警效用。
截至2018年12月,我国网约车用户规模达3.30亿,共享出行服务占居民交通支出10.3%。2018年我国网约车完成客运量约200亿人次,占出租车客运总量的36.3%,相当于每3个打车的人中,至少有1人使用网约车。显然,对于广大市民而言,打网约车出行已经常态化,在庞大基数支撑下,亦不可避免衍生出一些问题事件,其中因车费、服务、路线、卫生等引发的司乘纠纷占比很大。
在发生网约车司乘纠纷时,如果双方应对处置不当、没有控制好情绪,容易使得矛盾冲突激化,甚至上演暴力殴打、伤害事件,引发司乘人员受伤、死亡等。去年连续发生的两起顺风车极端事件,引起了社会公众对网约车安全的热切关注,并由此促进平台改进管理,在APP上增加了“一键报警”功能,给乘客提供了应急保障。而另一方面,基于对网约车司机的安全保护,部分地方要求网约车平台、租赁公司安装“一键报警”装置,以供司机应急求救使用。
按照道理说,如果网约车“一键报警”装置能够正常使用的话,就能在第一时间获得警方的响应,及时赶到现场处警,控制局面,调解司乘纠纷,降低伤亡事件发生率,保障司乘双方的人身安全。可见,网约车“一键报警”装置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,但是现在却因报警信息受到阻碍,没有及时传递到警方,导致“一键报警”装置毫无用处,岂不是在浪费资源,亦给司乘安全埋下隐患。
此前,网约车平台、租赁公司、GPS设备供应商、运管部门等各方互相推诿责任,导致报警流程弄不明白,成了一本糊涂账,说明“一键报警”装置重安装轻使用,造成日常使用监管、故障排查等存在漏洞。如今,交通运管部门调查后声称,该事件是因GPS商与网约车平台公司操作不规范,将督促其完善制度,并对全市进行彻底清查,可算是亡羊补牢之策,希望能够真正解决问题,让“一键报警”装置用起来。
(江德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