商家售假药危害大,电商平台亦要担责
王桂霞
山西省运城市芮城县警方近日侦破一起特大非法销售假药案件,涉案金额900余万元。2018年9月,芮城亚宝药业集团监察部打假专员到芮城县公安局报案称,在日常网络巡查中发现“拼多多”销售平台上有一家店铺在线销售假冒亚宝公司产品“丁桂儿脐贴”,并提供了3盒从该店铺购买的“丁桂儿脐贴”药品。经运城市食药局鉴定,认定为假药。目前,4名犯罪嫌疑人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案件正在进一步办理之中。(1月23日新华社)
据了解,“丁桂儿脐贴”是亚宝药业儿童药品的拳头产品,适用于小儿泄泻,腹痛的辅助治疗,畅销20余年,单品种年销售1.4亿贴,销售额5亿多元,被树为中国儿童外用药第一品牌和山西省标志性名牌产品。随着“丁桂儿脐贴”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与日俱增,市场上仿冒假冒等侵权行为屡屡发生,而且名目繁多,花样百出,亚宝专门成立了打假维权机构,痛打各方“李鬼”。
此次被查出的“李鬼”,则是潜藏在网络上,试图藉此躲过打假,好在天网恢恢疏而不漏,售假者还是被揪出来了,在警方的及时行动下,这一批假药被查获,避免进一步扩散,给患儿带来伤害。“丁桂儿脐贴”是面对儿童销售的知名药品,在市场上占有很高的份额,而“李鬼”的存在,不仅损害到厂家的合法利益,也给患儿健康埋下安全隐患,售假者的恶劣行径,实在是不可饶恕。
最近一段时间,国内连续发生多起重大药品保健品公共事件,令社会公众为之震惊,负面影响极为恶劣,进而激起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,对药品保健品行业展开了清理整顿行动。全国上下同仇敌忾,对药品保健品行业的黑幕发难,而在这个非常敏感的时刻,电商平台被曝光商家销售假药的丑闻,可想而知,自然会引起大众的不满。
药品与普通商品不同,其生产标准非常高,销售方面也一直受到政府严格监管,基于安全考虑,政府对电商平台售药保持谨慎态度,近年才逐步有序放开。而在日常管理方面,电商平台亦要承担起资格审核与商品审查责任,对销售药品的商家进行严格管理,防范违法违规行为,保障药品流通的安全性。《电商法》对电商平台的责任亦有明确规定,要求电商不得售假,违者予以惩罚,平台亦要承担相关责任。
显然,在电商平台上出现商家销售假药的行为,意味着不仅商家要接受法律制裁,平台亦要为管理不力而受到处罚。在这件事上,拼多多需要深刻反思,为何会出现商家销售假药,到底是资格审核还是日常管理方面的问题?找出问题根源所在,并拿出切实的补救措施,杜绝再次发生类似售假行为。
假货对消费者、厂家、平台都造成伤害,不可等闲视之。拼多多近年来屡屡遭受售假困扰,亦多次采取清理整顿行动,但仍然有部分山寨、假冒伪劣商品存在,不能不令公众质疑,平台是否在真心打假,还是做做样子罢了?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理的话,则就需要监管部门介入,采取更严厉的监管措施,督促平台将假货清理干净,还给消费者一个安全放心的购物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