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再让“中国式维权”折磨消费者了
江德斌
发现在京东自营网站上购买的洗脸皂明显轻于专柜产品之后,家住杭州的鲁先生选择了一条漫长的维权之路:从与电商客服周旋、向工商部门投诉,到将京东告上法庭,胜诉后对方上诉、二审最终维持原判,前后总共耗时一年多。5月31日,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,认定京东未尽提供产品真实、全面信息的义务,误导消费者做出错误购买,构成欺诈,并支持了鲁先生的所有诉求:返还购物款4620元,以及支付三倍赔偿金13860元。
漫漫维权路,一把辛酸泪。每一个有过维权经历的消费者,在谈到维权过程时,都是一肚子牢骚。“中国式维权”炼狱一般折磨人,耗费大量时间精力,维权收益与付出成本太悬殊,令人苦不堪言。很多人经历一次消费维权后,身心俱疲,顿生畏惧之情,再也不想重复经历了。鲁先生的维权过程,就是典型的“中国式维权”,丝毫没有享受到消费者应有的尊严,反遭到商家的百般刁难、羞辱,怎一个“苦”字可言。
本案并不复杂,鲁先生在京东自营网站上购买的商品,存在货不对板、包装标识不清、误导消费者等情况,涉嫌消费欺诈,依照消法规定,商家应“退一赔三”。可是,面对如此简单明晰的售后索赔,京东明知是自己的问题,却未积极弥补错误,而是采取推诿、拖延、狡辩、抹黑等手段,千方百计洗脱自身责任,令一个简单的售后问题,演变成一场漫长的消费维权案。
而且,不仅商家没有认真履行责任,在面对消费者投诉时,两地工商部门也互相“踢皮球”,并未积极主动支持消费者维权,导致鲁先生投诉无门,最后只能走司法诉讼之路,令维权成本陡然上升。随后又经过多次反复,最终鲁先生受到法院支持,获得应有的“退一赔三”赔偿,正义虽然迟到,但总算还是来了。
可是,这场消费维权案耗费一年多的时间,中间反复波折,令鲁先生心力交瘁,多次想要放弃。而且,如果不是杭州互联网法院的坚持,驳回了京东的管辖权异议,这场消费维权案就可能半途而废。可见,互联网法院在创新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,采取“互联网+法庭”打破了传统的时空界限,亦是鲁先生维权获胜的一个重要因素。假若没有互联网法院的话,异地维权将受到重重阻碍,消费者又能通过何种途径顺利维权呢?
很显然,京东就是依仗优势地位,采取店大欺客的伎俩,对消费者使出各种手段,试图将消费者拖垮,主动接受京东的调解方案,以减轻自身的责任。其实,类似这样的消费维权案并不少见,很多商家都在利用国内维权难、维权成本高的现实困境,对消费者采取各种拖延手段,尽量消耗对方的精力和时间,令其感到得不偿失,从而制造“索赔难”的负面印象,令其他消费者知难而退,以降低消费维权率。
正如很多消费者所体验到的,“中国式维权”让其灰心丧气,在商家面前感受不到做“上帝”的幸福滋味,反而犹如“孙子”一般憋屈,对当下的消费维权环境失去信心。目前我国已步入消费升级阶段,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愈发明显,如果不做好消费维权工作的话,就会挫伤消费者的积极性,延误经济发展模式的顺利转型。
因此,从维护消费者权益、鼓励发展消费型经济的立场看,政府有必要改变思路,完善消费维权制度,将天平由企业向消费者倾斜,出台惩罚性赔偿,打击店大欺客的嚣张气焰。同时,采取有效措施压缩消费维权流程,大幅度降低维权成本,扭转消费维权收益与支出不对等的局面,让消费维权驶上“快车道”。